快捷搜索:  22  厦门  202  三禅

寻访滴水寺:千年古寺里曾经佛缘禅风

滴水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滴水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滴水寺坐落于义北龙祈山村之东北滴水岩的山脚下,三面环山,西南空旷洞开,地形呈太师椅状。背倚的滴水岩奇峰突起,仿佛是观音打坐,左右两侧为金童、玉女,祥瑞福地,别有洞天。

岁月变迁,往事如烟,有关滴水寺的完整史料已很难寻觅,但我们从只字片言的记载中,犹能爬梳出它的大致轮廓,感受到它“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

早在唐咸通八年,龙祈山就已兴建了兴善教寺(旧名龙祈),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元年赐额。后来又更名为“瑞安寺”,现为“滴水寺”。

千年古寺,佛缘禅风,衣钵相传。滴水寺在它的兴旺时期,屋宇连片,僧侣达数百人。在滴水寺附近的山坡上,有禅房僧舍的旧址遗存,依山傍溪,拾级而上,颇为壮观,记录了它兴盛时期的一个历史背影,让人感慨叹惋。

在禅房遗址斜对面的小山岗上,尚存两座圆寂高僧藏身的墓塔,青石打制,工艺精致考究,其形制为落地一米见方,高约3米,呈六棱状,上部为宝盖顶。山上杂树丛生,荒草萋萋,高僧墓塔长满了青苔,石材也多有销蚀剥落,时光消磨的印痕依稀可见。滴水寺幸甚,青山幸甚,长眠于此的高僧幸甚!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何等博大精深的佛理禅意的机趣啊?

沿滴水岩下的滴水溪溯流而上,斗折蛇行约三华里,有龙潭瀑布。远远耳闻哗哗水声,渐行渐近,水声愈大。登上一个高坡,豁然开朗,我们被这雄浑的气象所震慑,只见一挂飞瀑若白练垂落,白花花的水柱,迫不及待地拥簇着、义无反顾地扑下身子,飞珠溅玉,涌起千堆雪,发出雷鸣般的声响。近前时,迎面飘来一片水汽薄雾,轻轻地拂敷在脸上,丝丝清凉,舒坦极了。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挂霓虹闪现,色彩斑斓,别有一番情趣。

沿瀑布之侧石蹬上山,山路崎岖陡峭,多为巉岩怪石,俗称“十八弯”。清代名士楼杏春在《游龙祈》诗中,曾饶有兴趣地赞叹:“一路听泉到上方,瀑布笑迎天下客。十八弯曲似飞龙,腾云驾雾绕龙祈。”

滴水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大多为拆建后的现代建筑。

山门前有放生池,清水芙蓉,水草游鱼,蛙歌鼓鸣,蜻蜓蝴蝶翩然飞舞,天然而多意趣。进得山门,是造型高大的四大金刚,怒目圆睁,它们手执法器,依次为宝剑、琵琶、雨伞、小青龙,其寓意为“风调雨顺”,护佑一方的丰收与平安。这里还泥塑了十二生肖本命佛,让游客可各自找到自己生肖属相的守护神,祈求本命佛的护佑。

大雄宝殿为歇山顶建筑,造型雄伟,体量庞大,为滴水寺的主体建筑。高大的释迦牟尼坐像金碧辉煌,法相端庄慈祥,在香烟缭绕,经卷梵音,善男信女的祈祷声中,仿佛在超度解脱人间的苦难困厄。环坐的十八罗汉,面目神态各异,它们各司其职,自然是法力无边神通广大,让人肃然起敬。

往后的是观音阁,紧挨在滴水岩下,门厅前悬挂一联,十分形象地道出了滴水寺的玄妙机趣:“滴水无弦万古琴,龙祈不墨千秋画。”观音阁里面供奉的是观音佛像。在中国民间,观音似乎无处不在,救苦救难,不遗余力。特别是观音送子的善举更为人称道。观音阁还供奉着七仙女,青年男女在顶礼膜拜观音后,自然还要参拜七仙女,祈祷美满婚姻一线牵,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会让人想起席慕容的一段话语: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观音阁前一石突兀,相传叫“木鱼石”,高约3米,岩缝间横斜长出一丛小灌木,透出勃勃生机。据说,如果觅得金棒槌,在夜深人静时敲响石木鱼,四方的神佛便闻讯赶来,简直可以办个神佛法会,那又该是何等地神奇啊?

千年滴水寺,历经岁月沧桑风云变幻。佛理禅悟中也许说得明白:一切都是因缘而起,一切又都是缘尽而灭。如果对任何事物过分地偏执贪恋,那是一种不理智的迷失。有佛教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道之简,平常心是道!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