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江苏佛教论坛第二场主题论坛:新时代如何加强全面从严治教
2023年10月19日至21日,第六届江苏佛教论坛暨第二届淮海佛教论坛在连云港举办。
本届论坛以佛教中国化·守正创新为主题,设一场主旨论坛、两场主题论坛和一场连云港分论坛。
第二场主题论坛新时代如何加强全面从严治教,江苏省佛教协会顾问普仁法师、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建光、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廓尘法师、《中国宗教》采编部编审李嶷、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道承法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常红星作为研讨嘉宾,进行了分享。
第二场主题论坛
新时代如何加强全面从严治教
主持人: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传静法师
与谈人:江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王彬
《关于新时代如何全面从严治教的探讨——以西园戒幢律寺为例》
江苏省佛教协会顾问
普仁法师
普仁法师以西园戒幢律寺为例对主题新时代如何全面从严治教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五点经验:一是注重引领,坚持依法依规;二是以总体安全观,引领全面管理;三是筑牢道风屏障,守护心灵净土;四是加强僧伽教育,回应时代要求;五是促进居士教育,倡导服务社会。
他表示,这些既是他几十年来寺院工作的经验,也是未来面临新要求不断前行的动力和基础。
《新时代从严治教的路径选择及其实践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建光
王建光教授认为,当代的从严治教并不是仅依靠或通过一系列的禁止来实现的,而是要用先进的时代精神充实于僧团的戒律实践之中,通过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的从严治教,来塑造佛教新的社会主体形象,这不仅是戒律时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戒律时代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先进价值观的引领,完成其时代化内涵的重建,从而使以戒为师和从严治教展示出强大的先进文化力量及良好的社会形象。
《试论从严治教与佛教中国化》
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廓尘法师
廓尘法师回顾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以及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适应、相融摄的发展历程。他分析了从严治教的具体内涵,包括遵守国法的自觉性、本土文化的适应性和戒律自身的时代性三个方面。
他认为,从严治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基础,只有坚持从严治教,才能使佛教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佛教管理机制的演变以及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教的启示》
《中国宗教》采编部编审
李嶷
李嶷表示,中国古代佛教管理机制的演变,是在秉持佛教根本精神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发展,是与中国现实的、经济、文化等相适应,是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相融合的中国化过程。
新时代佛教全面从严治教,可以从这一历史过程中汲取经验,发挥佛教的主体作用,加强对教义教规进行适应时代的新诠释,建立健全佛教自我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健全联动管理机制,加强佛教自我管理与政府管理之间的联动,共同推进佛教管理。
《浅析从严治教——以茗山法师为例》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道承法师
道承法师表示,茗山法师是近现代以来推动中国佛教振兴的代表者之一,在其一生的宗教实践当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做到爱国与爱教相统一;在从严治教方面,做到自身严持戒律、遵守社会法律,对外交流时维护国家荣誉。
他认为茗山法师的这些实践,为佛教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上,提供了诸多方法,也为解决佛教商业化等问题提供了经验。
《唐代僧人的持戒阻碍及其对从严治教的启示——以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为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常红星
常红星教授根据对唐义净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相关内容的梳理考察,得出唐代僧人的持戒阻碍主要集中在以经代律指导现实生活、诸律并弘视戒律为义学、师生教导关系未能建立等三方面,此外在地理环境、社会风俗和经济条件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阻碍。
唐代僧人的持戒阻碍对新时代中国佛教做好全面从严治教工作具有四个方面的启示意义:首先,明确分野防止以经代律现象的发生;其次,各依律执防止避重就轻现象的发生;第三,加强教导防止传而不教现象的发生;第四,经济互助保障僧团生存发展。(文/江苏省佛教协会 图/唐林雪 妙语)